新公布实行的合同编通则司法讲解涉及总计69个条文,该司法讲解实质涵盖了合同总则与债法总则两大版块内容,故增订与细化的内容相对较多。依据合同编通则司法讲解的具体条文、最高人民法院答记者问建议与参与撰写司法讲解的专家学者建议,本文整理大全形成了以下的大纲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列明了合同编通则司法讲解增订细化的主要内容及对应的具体条文,可供知道本次司法讲解的总体框架。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合同编通则司法讲解自2023年12月5日即开始实行,自司法讲解公布到实质实行之间没过渡时间。对于民法典实行后(2021年1月1日)的法律事实引起的民事案件,司法讲解实行后尚未终审的,均适用本次司法讲解。也就是说,现在法院一审、二审尚未审结的民事案件,假如引起纠纷的法律事实发生在2021年1月1日后,均需适用新司法讲解的规定,各法院应注意梳理存案的适法状况。
鉴于合同编通则司法讲解涉及条文较多,本文拟选取部分增订细化多且审判实践中常常适用的条文作重点解析。
1、合同编通则司法讲解第3条第3款——审理范围
审判实践中,当事人起诉至法院倡导合同无效,法院经过审理后发现合同不成立从而没办法认定无效,为了防止判非所请,部分法院即判决驳回当事人的诉请。或者,当事人起诉倡导合同无效,法院经过审理后发现合同有效但存在法定解除事由,由于当事人并未诉请倡导解除合同,同样为了防止判非所请,部分法院即判决驳回当事人的诉请。但当事人起诉来院,实质上是不想被合同约束,无论是认定合同无效还是认定合同不成立,在结果上均与当事人的诉讼目的一致。法院假如直接判决驳回诉请,虽然当事人可以另行提起诉讼,但前面的诉讼程序并未发挥用途,程序空转,浪费司法资源。
旧的证据规定通过法院释明来解决这一问题,即通过法院释明让当事人相应地变更诉请,但存在两个问题,第一是当事人未能充分理解法院释明内容从而拒绝变更诉请,第二是一审法院释明后二审法院发现可能存在释明错误。所以,修订之后新的证据规定改采总结为争议焦点进行审理这一做法,也就是说法院对法律关系效力的认定与当事人不同的,直接总结为争议焦点进行审理,让当事人充分地举证、辩论,经过充分地举证、辩论后直接判决作出处置。
本次合同编通则司法讲解第3条第3款延续了证据规定的处置思路,这也体现了最高院最近尤为重要的一个审判理念——实质性解决纠纷理念,其中的要紧方面之一即防止程序空转。
2、合同编通则司法讲解第9-10条——格式条约
关于格式条约,合同编通则司法讲解大体延续了此前法律及司法讲解的规定,并在此基础上对部分内容作出进一步细化。司法讲解第9条第一款规定两种情形不构成对格式条约的有效抗辩,一是依据示范本本制作,二是约定排除。第9条第二款事实上明确了格式条约的构成要件有三,即“为了重复用”“预先拟定”与“未予他们协商”,故当事人可通过举证证明非为重复用而拟定从而排除格式条约的认定。但,如已满足格式条约的三项构成要件,仅仅以“未实质重复用”抗辩的,法院不予支持。
合同编通则司法讲解第10条规定了提供格式条约方的提示与说明义务。值得注意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相对于民法典,进一步细化了“异常条约”的种类,不只包含免除或减轻提供方责任,还包含排除或限制他们权利等,与他们有重大利害关系的条约;2. 提示义务的履行,需要采取一般足以他们注意的明显标识,而说明义务则须对异常条约的定义、内容及其法律后果等作出讲解说明,既可口头也可书面;3.新增了倾斜保护的内容,即对于以网络等信息互联网订立的电子合同,提供格式条约方仅仅设置勾选、弹窗等方法,一般不可以作为已经履行提示或说明义务的有效抗辩。
3、合同编通则司法讲解第14条——名不符实合同
民法典第146条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以不真实的意思表示推行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以不真实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处置。”据此,公开的“阳合同”因意思表示虚假从而无效,隐藏的“阴合同”效力则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处置。
合同编通则司法讲解第14条第一款进一步明确怎么样认定“阴合同”效力:“阴合同”避免本来应当适用的效力性强制性规定的,依据民法典第153条认定无效;“阴合同”避免报批义务的,依据民法典第502条处置。“阴合同”无效后确定当事人民事责任的,依据第14条第二款,法院应当根据“阴合同”作为事实认定基础进行审理。
同时,假如当事人订立的多份合同均为真实意思表示,该条第三款对于多份有效合同怎么样进行认定也予以了明确,即以成立先后顺序与实质履行状况为基础认定合同内容是不是发生变更。当事人对于多份合同之间的效力关系未予明确约定,假如意思表示相互冲突,那样根据合同成立的先后时间顺序,以最后成立的合同为准,另外,还要结合实质履行状况,查明当事人之间到底履行的是哪一份合同,当事人乃合同的主人,当以当事人之意思表示为准。对于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变更合同内容的,即使当事人变更合同,法院也应认定变更无效,如招投标法中对中标后招标人与中标人订立书面合同的内容有关的禁止变更规定。
4、合同编通则司法讲解第16条、第18条——非效力性强制性规定
民法典第153条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该强制性规定不致使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据此,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违反的法律层级仅限法律与行政法规,且仅限其中的强制性规定。而违反非效力性强制性规定不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可以说民法典第153条是国内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经验的总结和进步,确立了判断民事法律行为是不是有效的规范。但司法实践中对于效力性强制性规定与非效力性强制性规定的准确辨别与认定上,仍然存在较大困难,有很多不一样的原则及办法。此次合同编通则司法讲解第16条最大的闪光点就是通过列举的方法对民法典第153条后段但书部分作了具体规定,初次对非效力性强制性规定的辨别作出明确。
关于非效力性强制性规定的辨别,通常来讲,强制性规定都有肯定的规制目的,假如为了达成这一规制目的,并未必使合同无效,也可通过诸如行政或刑事处罚方法得到达成,即强制性规定本身已经明确规定了肯定的行政或刑事责任,通过由行为人承担行政或刑事责任即可达成其规制目的,此时就未必要宣告合同无效。具体来讲,司法讲解16条第一款列举了五种违反非效力性强制性规定不影响合同效力的情形,为便于理解,在以下图表的右边举例说明。
合同编通则司法讲解第16条第二款则进一步明确,旨在规制履行行为的强制性规定,一般为非效力性强制性规定,违反并不致使合同无效,除非合同履行势必致使违反强制性规定的或者法律、司法讲解另有规定的。对于违反非效力性强制性规定被认定有效的合同,假如行为人的违法行为未经行政或刑事处罚的,法院应当依据司法讲解第16条第三款作出相应处置。
在辨别效力性强制性规定与非效力性强制性规定上,常常依据对法律条文的文义讲解进行区别,假如法律条文中使用“应当”“禁止”“不能”等表述,则应当觉得是强制性规定,但不可以直接认定是效力性强制性规定。合同编通则司法讲解第18条对此予以明确,法律条文中虽然出现上述禁止性表述,但规范目的在于限制或赋予民事权利,而非需要推行或禁止推行特定行为的,违反此种强制性规定的法律后果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均已确立相应规则,法院应当依据相应规则来认定合同效力。
5、合同编通则司法讲解第17条——公序良俗的细化
民法典第153条第二款规定:“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民法理论与审判实践中,对于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的界定长期标准不一,致使对于该条概括条约适法尺度的把握存在很多乱象。此次合同编通则司法讲解第17条初次对公序良俗的具体种类列举明确,并规定了判断标准。
司法讲解第17条第一款将公序良俗分为三种具体种类:国家安全(政治、经济、军事等)、社会公共秩序(社会稳定、公平角逐秩序、社会公共利益等)、善良风俗(社会公德、家庭伦理、人格尊严等)。第17条第二款以1个导向加5个综合原因相结合作为判断是不是违背公序良俗的规范。同时,该款规定了一种例外情形,即违背公序良俗但不影响合同效力的例外,满足的要件包含:
1.确因生活需要进行买卖;2.未给社会公共秩序导致重大影响;3.不影响国家安全;4.不违背善良风俗。譬如,当事人确因生活需要签订借名买房合同,购买目的非炒房投机,且购买标的为正常产品房而非保障性住房,对于该借名买房合同本身的效力,即可考虑适用该条第二款的例外规定。
6、合同编通则司法讲解第64-66条——违约金的司法调整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依据违约状况支付肯定数额的违约金。之所以选择约定一个具体数额的违约金,就是由于不少状况下守约方的违约损失很难证明。假如一旦违约,要由原告守约方来证明其违约损失,那当事人对于违约金的约定就落空了。但由违约方来证明双方约定的违约金过高,有时候也不具备可操作性,由于损失发生在原告守约方,违约方并不了解守约方的损失发生在什么地方,很难提供证据证明守约方的损失具体有多少,从而很难证明双方约定的违约金过高。
故对于民法典第585条规定的“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导致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参考当事人的请求予以适合降低”的举证责任分配问题,审判实践中存在各种处置。合同编通则司法讲解第64条第二款可以说规定了对“违约金过高”的举证责任的动态分配,即依据哪个倡导哪个举证原则,应当由违约方提供证据证明约定的违约金过高,但违约方此时的举证证明程度不需要达到高度盖然性,仅需由其提供初步证据使法官产生对违约金过高的合理怀疑,再由守约方提供证据证明其产生的违约损失进而证明约定的违约金合理,假如守约方不可以提供初步证据,则法官心证由对违约金过高的合理怀疑转为内心确信,假如守约方可以提供初步证据证明约定的违约金未过分高于其违约损失的,则举证责任又第三动态转移至违约方。司法讲解第64条第三款规定了当事人不能约定排除对违约金的调整。
合同编通则司法讲解第65条对违约金司法调整的基准及影响原因作了规定,并将约定的违约金的上限明确为违约损失上浮30%,同时,恶意违约方倡导调整违约金的,一般不予支持。司法讲解的第66条,体现了最高人民法院最近的要紧审判理念,实质性解决纠纷理念,为防止程序空转,对违约金调整问题1、二审法院均应注意充分发挥释明用途,在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基础上,引导当事人更有效率地解决纠纷。
本次合同编通则司法讲解以问题为导向,遵循民法典合同编通则的规定,对于审判实践中长期存在的很多问题尽量地作出了回话,对国内合同法一般规则进行了比较全方位的补充。除去以上本文部分选取的条文外,在预约合同、履行抗辩权的行使、情势变更、债权人代位权及撤销权、债权多重出售等等方面都有不少闪光点,篇幅所限,不再一一列明剖析。
引使用方法条
中国民法典